timeline_20201031_204721

人體表面有三個大片由白色緻密連結的組織所形成的肌筋膜(fascia) ,主要成分就是膠原蛋白。分別是:上背肩頸、腰臀部與足底筋膜炎。因為其所受各方拉扯的力量特大,因此容易形成筋膜炎。

造成肩頸上背的筋膜炎,常見的原因有:
 1. 工作姿勢不良、長時間低頭玩手機,導致肌肉、筋膜受到過多的張力、壓力承受不住,而產生肌肉筋膜的急性發炎收縮反應。
 2. 慢性勞損後,肌肉、筋膜損傷發生纖維化改變,使軟組織處於高張力狀態,從而出現微小的撕裂性損傷。
 3. 神經的通道(神經根)遭到壓迫,使神經一直放電而使肌肉隨時處於收縮狀態,肌肉無法放鬆因而無法代謝廢物、產生激痛點。

腰部、臀部的筋膜炎常見可能原因是:
 1. 急性椎間盤突出,椎間盤內的髓核物質露出導致急性發炎反應。
 2. 長期彎腰、搬重物、久坐運動不足,使得腰部肌肉失衡而緊繃。
 3. 慢性坐骨神經痛,神經根遭到壓迫,常見使梨狀肌、臀部肌肉、小腿肌肉產生慢性激痛點。

足底筋膜的筋膜炎常見可能原因是:
 1. 體重過重,身體重量長期壓迫。
 2. 強力撞擊。走路姿勢不良,喜歡用足跟撞擊地板。
 3. 足底、小腿的肌肉過度緊繃。
 4. 穿高跟鞋,使足底肌肉緊繃。
 5. 肌少症,足底肌肉萎縮無緩衝力等。
 6. 扁平足、高足弓等足部問題。
 7. 臀肌無力,而過度使用足部小肌肉。

 足底筋膜炎雖然也稱為肌筋膜炎,但與姿勢較無相關,它常見於「足底筋膜與骨頭的連接處」的筋膜收縮點撕裂腫脹,但其實該處並沒有很多的肌肉組織。肩頸筋膜炎、腰部筋膜炎與長期姿勢不良較有
關。
待足底筋膜急性發炎期過後,會隨之發現足底肌肉、小腿肌肉的慢性激痛點,此時即可進行激痛點的專門治療。
在急性筋膜炎時期,並不易找到個別的激痛點。只要稍微地輕壓、輕按到患處,便會引起很大的疼痛反應。此時最重要的是降低發炎反應,「吃消炎止痛藥」、「冰敷」以及「和緩的復健治療」是好選擇,而不宜使用按摩、推拿等過度刺激的手法。
因此醫師通常會建議:筋膜急性發炎時要多休息,不可以按摩。因為此時去按摩無法放鬆肌肉緩減疼痛,還可能使筋膜炎愈按愈嚴重。

讀後心得:
按摩不是按越大力越有效,有時筋膜已經發炎了,按越大力只是加速惡化而已,應該先釐清是肌肉緊繃還是筋膜已經發炎了,有些人按摩到後期越按越重、越按越大力,其實他的肌肉早已纖維化了。有些人甚至覺得「痛」才是有按通,「通則不痛、痛則不通」這個觀念真的誤導很多人,按摩其實是一件輕鬆、放鬆的感受。而非一種要給你死的感覺。
有時背部酸痛可能要小心是不是內臟出了問題
肩膀酸痛有可能是心血管阻塞或肺部問題
而下背疼痛也有可能是腎臟、婦科出問題。
適時的按摩的確可以放鬆身心,但如果特定部位疼痛不已,還是建議就醫尋求專業的協助。


實作心得:

1.合谷穴
位置:位於虎口併攏,肌肉凸起最高處。
是中醫臨床常用來治痛的要穴。它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道,可治療臉部五官的痛症:頭痛、眼睛痛、牙痛、喉嚨腫痛等。

2. 內關穴
位置:位於手腕橫紋中央往上約3指寬處。
內關穴是聯絡三焦經的絡穴,所以它能調節三焦氣機、活血止痛。能夠防治心血管疾病,舒緩心絞痛、心律不整。

3. 陽陵泉穴
位置:位於膝蓋外側摸到脛骨與腓骨凸起,兩骨中間往下移動的凹陷處。
陽陵泉穴在足少陽膽經上,按了可以緩解一般外傷或筋骨方面如拉傷、關節炎、五十肩、肩頸痠痛、運動傷害、扭挫傷、落枕造成的疼痛。

4. 足三里穴
位置:位於小腿外側,膝下四橫指,脛骨外緣處。
能緩解膝腿疼痛,也可以緩解走路後下肢疲勞。因為它位於足陽明胃經,是調理腸胃功能的保健要穴,所以腸胃問題,胃痛、消化不良、肚子痛等症狀,也可以按足三里穴。

5. 三陰交穴
位置:小腿內側,腳踝骨最高點往上3寸處(自己的手橫著放,約4根手指橫著的寬度)。
主要調理肚臍以下的疼痛,如經痛、產痛、更年期綜合症等。但要注意該穴有刺激子宮收縮的效果,懷孕期間最好避免按壓。


這些穴位都是能夠在不適時及時減緩疼痛的要穴,不需要靠止痛藥也能緩解,減輕當下不適的焦慮感。

arrow
arrow

    浮宮漂浮舒緩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